close

隱地,本名柯青華。
爾雅出版社發行人。
「作家日記叢書」便是從隱地開始寫起。

書中記載了隱地對於當前社會情勢的感想、對於美食及音樂的愛好,還有對於現今出版業越來越難經營的困境,身兼文學人及出版人的矛盾心理,並期許自己能一直當一名默默耕耘的文學園丁。

我想書裡記載最多的就是,隱地先生早上一起床就先放巴哈或是其他古典樂CD。
或是在晚餐後在自家的「突尼西亞撞頭咖啡屋」(我想可能是他家的吧台)泡杯咖啡,坐在椅子上什麼事也不做的靜靜的聽著莫札特,又或是在哪間好吃的餐廳聽著美妙的古典樂。情緒低潮時就聽聽哪張大提琴CD。
連他的牙醫,診所裡放的也是古典樂。
一個愛美食、愛咖啡、愛音樂的作家,一個直言不諱、真誠表達情感的作家。(他在書裡寫出多年以來他對余秋雨的糾結,還任性的不看余的書,不過當然一番思考後也是打開了那個結。)


共鳴

‧美學修養其實是一種生命情境......書要越讀越多,可是要把知識份子的驕傲拿掉,把謙卑完成,回到很自在的狀況。----蔣勳

‧這個世界太喧囂了,我仍在自己的位置上靜靜地做自己的事,或許這也是一種福份。----陳幸蕙

‧我們的社會像一幅掛歪了的畫,顏色也夠愴俗。

‧用許多艱澀字句組成的詩只有乾涸及用力的感覺,而沒有自然的律動,要打動閱讀者的心就難了。

‧活在世上,常為一個圖章受罪,為一張證件受罪,人是何其脆弱啊!

‧所以,人一定要努力,像樹一樣往上生長,只要是一棵樹,你就是土地上的好風景。

‧音樂、美術和文學真的都是老天送給苦難人間的心靈禮物。

‧人只要想法肯改變,世上什麼事看起來都是可愛的。

‧十七首曲子,支支迷人,有了這麼好的音樂,為什麼晚上要睡覺。

‧報章雜誌全面綜藝化,文化變成胭脂口紅,碩士博士滿街的社會,怎麼會變得這麼傾斜。

‧朋友,朋友,何等脆弱!不信,你試試在朋友面前生一次氣,痛快地說出自己想說的,常常,所謂的好朋友從此就消失不見了。

‧鬼是已死之人,人為未死之鬼。已未之間,如燈火之明滅,一閃而已!

‧教育普及之後,幾乎人人渴望能出本書,看起來書的魔力無窮,其實,這只是一種卡拉OK文化的延伸,誰都想上台唱歌,卻很少人想聽別人唱歌——真實的狀況是你唱我不聽,我唱,你也不愛聽。

‧「孤獨」、「文學」與「音樂」是華韻三個最真誠,最親密的朋友。....任何人,只要懂得珍惜這三位朋友,真是一生受用無窮。

‧而錯別字之普遍,更讓我明確看到在網路、手機、電腦舖天蓋地的情況下,下一代和文字漸行漸遠,我們的孩子越來越不寫字,不看書,肯閱讀點圖文漫畫書,家長就高興得不得了。其實,生命裡如果捨棄文字和閱讀,我不曉得如何進一步談優質文化和比較深一層的人生問題,大家都滿足於淺淺的流行文化,手機來手機去說一些沒有營養的話,這樣的未來,人活著,其實和一條蟲有什麼差別?

‧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林天送說:「人的腦有相當的可塑性,每當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技巧,手藝、樂器、繪畫、語言、哲理等,腦神經就會產生新的連線......腦筋越用越靈光......閱讀比看電視更能活躍腦筋,而體力的運動,也能刺激腦神經。」你看,閱讀除了增加我們的知識和智慧,還可以讓我們延遲記憶衰退。

‧生活磨人,歲月匆逝,有時想著朋友,誰有三頭六臂的本領,立刻把朋友拉回來,何況時空轉隔,心情各異,朋友變得陌生之後,也就不知如何重續前緣。

‧對憂鬱的輕雲,不去在意它的存在,一如青山不在意雲霧的輕籠圍繞時,你就會擁有青山的安寧與恬靜。

‧人生中的許多事情,其實不能自問。一問就做不下去了。寫作的朋友,所以不再有新作,主要就是突然有一天,自己問自己:「為什麼要寫?」這一問,從此他成了一個沒有作品的人。同樣道理,人也不能老是問自己:「為何要活?」問久了,很可能有一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解決了。

‧看樣子,大家都要走了
   對日出,已不存暖身的希望
   對日落,也沒有安寢的幻想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向明〈大家都要走了〉




延伸閱讀:

余秋雨 「文化苦旅」、「山居筆記」
喻麗清 「無情不似多情苦」
隱地    「漲潮日」、「我的宗教我的廟」、「生命曠野」、「詩歌舖」
孟瑤    「浮雲白日」
於梨華
鹿橋    「未央歌」
虹影    「飢餓的女兒」
琦君
林海音 「城南舊事」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vlalala 的頭像
    lvlalala

    強迫症患者的碎念以及日常

    lvlal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